大數據交友配對終結單身?真實體驗一對一線下交友服務Paktor Premium



許多上班族因為職業關係或是環境因素導致少有機會認識異性,於是越來越多單身族會透過交友平台認識理想的另一半。

線上交友不稀奇,但是交友App品質參差不齊,甚至有的淪為約砲神器,若想要認真開始一段穩定的關係還真的是要碰碰運氣。


社交需求逐年增加

根據統計,2010年至2018年全球社交媒體用戶的數量逐年遞增,預計到2021年全球社交媒體用戶估計將達到30.2億。

從以前的書信往來、婚友社、線上交友網站、網路社群交友到現在各式各樣的社交App都可以快速認識陌生人,連Facebook都在今年5月宣布要推出Facebook Dating(9/21正式上線,開始於哥倫比亞進行測試),可見社交商機潛力無限。如今除了線上聊天還能透過數據配對交友並實體見面約會。


(資料來源:statista)


基於Paktor在網路上實在太多業配文決定來寫一篇路人版的真實感想讓想試看看的人去評估是否適合自己。以下完全是個人心得分享非葉佩雯僅供參考,至於合約內容和費用因條約限制不公開。


關於Paktor(拍拖):

來自新加坡的全球跨國公司,是新加坡下載量最高也是亞洲地區頗具盛名的交友App,於201311月正式進軍台灣。


關於Paktor Premium 拍拖約會吧:

2015Paktor推出Paktor Premium實體交友服務,從線上結合線下,搭上大數據與實體媒合服務,戀愛顧問會針對用戶需求進行一對一面談,利用其超過10萬筆的會員資料進行條件比對安排會員見面,根據官方說法約有一成左右可以配對成功進行交往。


Paktor Premium 主打特色:


  • 免費一對一顧問深度訪談

顧問會先請會員完成問券填寫自己的興趣、喜好、個性、職業等以及期望的對方外表條件、個性、嗜好、年齡範圍等,顧問會再進行進一步的詳細對談和資料確認。

  • 加拿大系統數據分析配對

Paktor將會員的個人資訊與理想條件輸入至該系統,針對理想對象條件的重視程度進行加權分析,找到適合度最高的前五名,再分別詢問雙方的約會意願。

  • 人性化配對理想對象
除了以電腦篩選名單以外,秘書會以LINE分別提供雙方的基本資料和背景(不會提供照片),確認都有見面的意願以及確認約會日期後,會推薦幾個餐廳名單,安排實體約會。再藉由約會後的問卷回饋向會員提出人性化的建議,另外,也有提供其他付費加值服務例如約會前的造型顧問。


實際心得

我參與此活動斷斷續續共進行約6個月,期間配對了共4位男性,後續只有一個從外縣市南下不好意思拒絕有第二次見面,但沒有繼續聯絡。先說結論我解約了,並且再也不會使用Paktor Premium的服務。


雖說交友不能光看外表評斷一個人,但是不得不說外表順不順眼還是交友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尤其是完全不認識的陌生人,第一印象就先打了一半以上的分數,4位男性都沒有符合我所期待的大致條件。秘書給予的基本資料和背景都是文字訊息有點制式化,甚至是說有點官腔,實際見面幾乎不是那麼一回事。


另外,配對的精準度還不夠,例如我填喜歡外向的男性但還是會配對到內向的男性;又或是我不想要對方職業為軍人,還是配對到職業軍人。這樣一來一往會覺得配對的準確性和顧問的專業度不足,也拉長了成功配對的時間。


配對對象由秘書提供單一選擇給會員,資訊不夠透明會有很多疑慮。如果能夠把主導權交給雙方或許能夠更快配對成功,像是交友App「緣圈」會藉由三次2擇1的篩選機制過濾掉沒有興趣的對象,最後雙方確認都有選擇彼此才能配對成功開始聊天。


4位男性中有2位是完全不知道怎麼開話題而且內向的人,為了避免尷尬我必須要在點完餐後滔滔不絕的拋出話題,否則一股尷尬氛圍蔓延全場。個人認為在約會前可以設計一個破冰機制,像是互問對方一個問題、用一個動物形容自己等,讓彼此先有一個話題可以共同討論以免這個情況產生。


實體見面後還有一個尷尬的問題,基於見面三分情,若對方要通訊方式例如FB.LINE會不好意思當面拒絕,即使已沒有意願見面,但加了之後可能還是會時不時的問候,對於不喜歡被莫名打擾的人而言是個困擾。


實體交友,重質不重量

每種交友管道都有各自的優缺點和適合的族群,如今使用交友App的女性也不算少數,年齡層也逐漸下降。雖然交友App男性佔大多數是常態,但Paktor Premium整體服務設計感覺上並沒有針對女性需求作相對應的調整。


使用交友App的人並不一定是條件很差或是人際關係有問題,也不再完全是以結婚為目的,有的人只是想找到有趣或是不同領域的同好,擴大自我的社交圈、建立有意義的關係。用開放、正向的健康心態結交朋友是好事,除了要注意自身安全之外,多方嘗試也可以更了解自己與異性相處的優劣勢,增加自我的信心。

留言